开州故事:矿区变景区“黑金”变“绿金”_每日快报
记者 谢国邦 文/图
五月的和谦镇长坪村,一片片盛开的栀子花洁白如雪,绽放在蓝天白云下,散发着迷人的清香,展现出一派蓬勃生机。
(相关资料图)
长坪村是一个曾因产煤而远近闻名的“黑金”村,前些年历经了产业转型之痛。但不屈不挠的长坪村,关闭煤矿后立足自身优势,从黑土地里开辟出一条产业振兴之路。
种植药用栀子、养殖生猪和黑鸡,在驻村工作队助力下长坪村人以勤劳的双手绘就出和美乡村的生态底色。放眼未来,长坪村还将利用煤矿遗址,勾勒出几代人回忆的场景。
采煤人变身种药人
长坪村煤炭资源极为丰富,从清朝咸丰年间一直开采到2014年。煤炭开采一度成为当地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2014年,长坪村的煤矿全部被关停,煤炭资源带给村民丰厚福利的时代告一段落。曾经喧嚣的乡村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选择外出务工。
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产业空虚,群众增收乏力,2015年,长坪村被确定为贫困村。
“整天都在谋发展,找出路。”当了30多年村干部的长坪村党支部书记徐兴明回忆起戴上“穷帽子”的滋味,至今记忆犹新。
大力开展脱贫攻坚,让长坪村人终于看到了曙光。
一个个山外的干部走进长坪村,不仅给村民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拓宽和硬化道路、解决群众饮水问题等一项项基础设施建设也悄然兴起。
2017年,长坪村终于迎来了第一个特色产业,药用栀子规模种植300多亩。不少曾经的挖煤人,成功实现角色转换,成为栀子的种植管护人。
下到矿井挖煤风险很大,种植栀子,安全又稳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长期在栀子基地务工的村民黄金权这样描述生活的变化。
药用栀子产业,让走出矿井的黄金权有了稳定的收入。施肥、除草、采摘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工,不少曾经的矿工和黄金权一样有了新的经济来源。
去年,黄金权仅在栀子基地务工的收入就超过了1万元。加上家里种养业的收入,他一家人的生活已过得相当殷实。
“只要村民能增收,这个产业就要发展下去。”徐兴明表示,目前栀子果的市场价格虽然波动较大,集体收益较少,但能够给大多数村民带来丰厚的收入,就会坚持把这个产业发展下去。
养殖产业发展迅猛
日前,记者来到长坪村,看到一条刚刚完工的道路,宛如一条玉带环绕在青山之间。
这条1.3公里的水泥路,打通了长坪村8组60多户村民交通出行的“瓶颈”。
“现在惠农、助农、利农的各项政策和措施都很给力。”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村民吴明祥心里暖融融的。
前几年,吴明祥家因学致贫,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帮助下,他走上了发展生猪养殖之路。
无奈交通设施建设滞后,吴明祥吃尽了苦头。因为路不通,养出的肥猪要请人抬到很远的公路上才能运出村。
路通了,发展的步伐迈得更加稳健。吴明祥计划利用当前生猪市场疲软的时机,进一步扩大养殖场地,待到市场回暖,抢占先机扩大养殖规模。
近些年来,长坪村新修和硬化村道、产业路10余公里。一条条道路,串联起散落在大山中的各个农家小院,养殖业发展突飞猛进。
村民吴高培家是长坪村生猪养殖大户,主要以卖仔猪为主,目前存栏量100余头,其中能繁母猪30多头。
“一年出售仔猪六七百头,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谈起现在的收入,吴高培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如今,长坪村的规模养猪户已有近20户。
除了生猪养殖,长坪村里的“旧院黑鸡”也远近闻名。
村干部陈宏是村里“旧院黑鸡”养殖的带头人。2017年,他在村里流转100多亩荒地,雇请村民开启了土鸡规模养殖模式。
长坪村的“旧院黑鸡”坚持超低密度放养,纯粮、青草饲养,采用中草药防疫治病,通过养殖基地的直播,可以实时看到黑鸡养殖全过程,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陈宏养鸡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不少村民也跟着一起养鸡,“旧院黑鸡”成了长坪村的又一张名片。
打造煤文化观光园
走进长坪村,一栋栋具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特色的建筑物便映入眼帘,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繁华。
“盛极之时,这里医院、学校、银行等机构一应俱全。”徐兴明介绍,采煤高峰时期,小小的长坪村如一个场镇,数千人吃住在村里。
原四川省开县国营煤矿是长坪村里最大的煤矿,当时还有不少集体和私营的小煤窑。原四川省开县国营煤矿的办公楼、住宿楼、工人俱乐部、学校、医院、灯光球场等50余栋建筑物仍保存完好,这为长坪村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近段时间,和谦场镇至龙头嘴森林公园的道路拓宽工程正在进行中。项目完工后,可以让游客通过这条路便捷地到达龙头嘴森林公园。而这条旅游公路贯穿整个长坪村。
今后,长坪村将利用临近紫水乡龙头嘴森林公园和大进镇万亩茶园的旅游地理优势,打造自然风光同工业遗址相融合的特色风景区,建设大三峡大秦巴结合部国际旅游度假区重要工业遗址旅游景区。
目前,长坪村正全力原汁原味保护现存的工业遗址建筑物,打造煤文化观光园。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