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南北山东人丨新疆相声巴扎创始人莫兴伟:说疆味相声 过疆味人生|世界速看料
编者按:从山东到新疆,虽有上万里的距离,却抵不住一群在两地奔赴来往的人们,他们是一群平凡的人,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人;他们又是不平凡的人,或为生活,或为理想,敢于离开熟悉的家乡,来到新疆这个遥远的地方,成为新新疆人。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连接起了泰山与天山的情谊,也为架起两地文化交流桥梁作出贡献。他们的故事也许很平淡,却自有动人之处,且看“天山南北山东人”,分享他们平凡又精彩的人生。
(相关资料图)
海报新闻记者 程文琪 邹仕晓薇 乌鲁木齐报道
莫兴伟,1978年生,山东聊城人,16岁来到新疆当兵,并在部队开始他的相声表演生涯,后师从国家一级演员李立山,现为新疆相声巴扎班主、创始人。
莫兴伟出生在山东聊城一个叫莫庄村的地方,在那个全村都姓莫的村子里,他好像没什么特别的,“如果没有当兵,我可能跟着哥哥去县城打工,攒钱回家盖几间屋,娶个媳妇生孩子,就这样过一辈子,相声和我没有任何关系。”莫兴伟说。一次因缘际会,在16岁那年,他得到了进入部队的机会,对于家里人来说,好消息是孩子将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军人,坏消息是部队远在新疆奎屯。新疆就新疆吧,父亲磕着手里的旱烟,帮他做了决定,那个年代,能端上部队的饭碗已经很不容易了,还有啥可挑的。
在部队,白天要拉练,晚上就唱军歌演节目。莫兴伟说自己唱歌总跑调,但又不得不唱,便硬着头皮编了几句山东大鼓书糊弄过去,没想到班长却当了真,第二天就和连长汇报,“我们班来了个山东人,会唱山东大鼓书。”于是从班里演出变成了全连汇演,后来又变成了全团汇演,只记得几段的山东快书,被他硬是反反复复哼了不知几个回合,他还用京剧、河南豫剧、山东快书、山西快板创作了几段模仿相声,全团的人都知道这次招兵招了个民间艺人,莫兴伟成了部队的文艺骨干,而他隐藏的相声天赋,也被命运缓缓拉开了一个角。
从硬着头皮表演,到开始自学自创、摸索向前,还因此得了个三等功,莫兴伟逐渐喜欢上相声表演。但他也感到有些心虚:大家不了解相声,所以看不出来自己是个半吊子,但既然得了这个名声,就不如主动钻研进去,真正入了这个行。
莫兴伟在资料上了解到有一位叫杨明阳的山东快书老师,杨氏父子在河南新乡办了一个家庭义校,不收学费,莫兴伟打电话过去,一口熟悉的聊城乡音瞬间拉近了他们的距离。部队纪律严明,不得随意请假外出,莫兴伟只能利用探亲休假的时间,去杨老师家中学习,回到部队自己再练习消化。莫兴伟说,自己刚开始去的时候先练打板子,一上午就把手磨出水泡,贴了胶布再接着练。杨老师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既然选了这条路,就得吃得下去这个苦。莫兴伟说:“我当时就提醒自己,这句话要记一辈子。”
在老师的引荐下,莫兴伟慢慢摸到了门道,也接触到了行业里的不少人物,比如济南山东快书代表孙正义,北京相声大师李立山,而后者也深深影响了莫兴伟的职业发展,成为对他人生至关重要的相声老师。
2004年,带着对外面世界的憧憬,莫兴伟离开了待了十年的部队,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外面的天地。在乌鲁木齐,他当过杂志社记者、演艺公司老师,甚至和山东来的表妹一起开过饺子饭馆。然而不管做什么,他从没有想过离开相声演出,“那时候的新疆,曲艺活动并不多,大多都是婚庆、门店开业,或者社会汇演活动,但只要来找我去表演相声,不管给多少钱,我都愿意去试一试。”莫兴伟自己也说,他的人生仿佛以相声为圆心,无论走到哪里,都放不下对相声表演的执著和热爱。
有公司打听到莫兴伟相声表演经验丰富,想让他去公司刚成立的艺术团当表演老师,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艺术团实在太安逸了,“一周五天,周一到周四大家开个会,坐一起聊聊天,吃完饭午休,完了就可以回家,偶尔会定期去煤矿厂慰问演出,没有创作的机会,依旧演那些东西,山东人勤奋、勤快,我是闲不下来的。”
在曲艺求学的过程中,莫兴伟无疑是幸运的,几遇贵人,连续几位老师都有爱才之心,不收费用将所学倾囊相授。而对于职业的选择,他自己主动出击,想要什么,就努力去做,他和所有山东人一样,选择相信成就是自己拼出来的,人生没有捷径可走。
2012年,全国各地曲艺相声演出逐渐火爆起来,但新疆市场却仍是一片空白,莫兴伟开始心动了。那年春节,他被邀请到上海参加全球华人特别节目,和师兄刘源一起进行了相声表演,借着在上海的机会,他认识了很多同行,还参观了朋友金岩的相声小剧场,“我们在台上临时准备了个小群口相声,下面全是年轻人,眼睛发着光地望着你,下面时不时笑声一片,当时心里就特别满足,我就想,哎呀,为什么新疆没有类似这样的相声剧场。”
通过与各地相声同行的交流后,莫兴伟下了决心,他拿出自己全部的积蓄,在新疆乌鲁木齐成立了第一家相声剧场“新疆相声巴扎”。
巴扎,在维吾尔语里是集市的意思。当初起名字的时候,莫兴伟坚持要用这个带有新疆特色的名字,不仅名字带有新疆特色,莫兴伟将新疆语言特色和包袱融进相声,创作让新疆人喜欢的疆味相声。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到底什么才是新疆特色的相声,应该怎么去做,莫兴伟刚开始时很苦恼,后来师父李立山的一句话把他点醒,“我师父说,什么叫特色,我们山东人说山东事是山东特色,在新疆,新疆人说新疆事可不就是新疆特色。”
新疆相声巴扎的作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借鉴传统相声,二是改编传统相声,三是自己进行原创。莫兴伟说,相声行业的剧本有自己的传承和规矩,有俗称的“五大本”,但也需要定期进行创新。他将自己在新疆的生活经验和感触揉进剧本里,形成包袱和段子带给观众,效果出奇得好。
要想在一个地方长期发展相声事业,内容就必须扎根本土,扎根人民。“新疆话是陕西、甘肃、青海、宁夏以及各少数民族语言的融合,我们在实现文化润疆的同时,也要保持对当地文化的敬畏之心,到现在我们也不能说实现了相声本土化,对疆味相声的发展和探索其实一直都在路上。”莫兴伟说。
在相声行业内,莫兴伟在同行眼里,是新疆相声的代表,无论是聚会还是行内组织活动,总是戏称他是“新疆人莫老师”。“大家觉得我是新疆相声的代表,那我就要扛起疆味相声发展的责任。”莫兴伟说。
有时他会收到新疆各地党政机关的邀请,为当地的干部进行曲艺宣传教育。“有次库尔勒的一个单位让我过去讲宣传,课后他们干部跟我开玩笑,说以前干部培训都呵欠连天的,但搞曲艺的就是不一样,讲一个多小时的课大家听得都津津有味。”在莫兴伟看来,曲艺文化宣传,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提升各民族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也是一种文化润疆的方式。莫兴伟告诉记者,新疆相声巴扎开展十几年来,也在进行少儿相声的培养。“一些少数民族的孩子来我这里学习相声,十二三岁的孩子,我带着他们在各地参加才艺比赛表演快板,好几个孩子拿了一等奖。”莫兴伟说。
莫兴伟在新疆已经工作生活了30余年,期间遇到自己的人生伴侣,在乌鲁木齐结婚生子,但他说:“在我内心来说,自己就两个身份,山东人和军人,即便离开家乡,离开部队这么多年,我仍然是这样认为的,这是骨子里、血液里流淌的东西。”莫兴伟的说话至今还带了点山东味,即便上了舞台上也改不了,有些观众也因此而喜欢他。不少在乌鲁木齐工作和生活的山东人说,听他的相声,感觉到一股亲切的乡音在耳边萦绕;有人则纯粹喜欢他带着“拙”劲儿的口音,说格外的幽默和滑稽。这些莫兴伟丝毫不介意,做相声演员这么多年,他最在意的是台下的观众们能不能笑出声。他很高兴能给大家带来快乐,这也是他一直以来能够坚持下去的原因。
莫兴伟说:“来这里就是找机会笑的,累了一天了,大家来这里就为了一个多小时的放松,我不求让大家觉得相声巴扎多么有内涵,多么阳春白雪,相声也不追求这个,我只希望我的观众快乐。当然包袱也不能低俗,我跟徒弟说,你们要是敢讲低俗下流没底线的包袱,我就跟你急。”
演出时,莫兴伟和他的搭档薛得瑞总是压轴出场。台上,两人一张一弛,一逗一捧;台下,两人亦师亦友,相互为伴。在搭档薛得瑞眼里,自己从多年的剧院演员转型说相声,莫兴伟是他相声表演生涯的领路人和老师。在班子里的其他相声演员眼里,莫兴伟是个严格的师父,在生活上,又是个好说话的慈父,他是班子里的大家长,行事总是不紧不慢。
台上说学逗唱、嬉笑怒骂,信手拈来,台下的莫兴伟则要寡言得多。不表演的时候,他多半是在办公室想段子和包袱,琢磨怎么能逗大家开怀大笑。无论是相声还是小品,演员台前与幕后的反差还是很大的,他们带给观众欢乐的背后,是时刻绞尽脑汁想包袱,反复琢磨与练习的辛苦付出。
不仅仅是琢磨剧本,作为新疆相声巴扎的班主,巨大的经营压力也压在莫兴伟的肩上。要有高质量的表演,才能有忠实的观众和“自来水”,才能打出名气,打出品牌,巴扎才能有盈利,有了盈利,才能让演员不用为生计发愁,踏实创作出好的作品,这是一个闭环。
莫兴伟不想搞过度营销那一套,因为他总觉得凡事一旦做过火,终会遭到反噬——山东人骨子里的踏实与谨慎。
自己开剧场,就要承担剧场经营的一切后果,好的时候真好,场场爆满,座无虚席,甚至有些观众会因为没有位置而抱怨。惨淡的时候是真惨淡,新冠疫情严重时,几个月无法开张。起起伏伏磨出了莫兴伟喜怒不显的淡然心性,“以前客人一少就愁得慌,情绪无法化解只能内耗,后来我一想这样不行,要把心态放平,格局要大,不能计较小的得失。”
慢慢地,莫兴伟的相声巴扎开始打出了名气,他也意识到了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效果,在小红书、抖音、微信等平台注册账号、发布视频,受众也都能看到大家安利的相声小视频,有趣的包袱伴着新疆话,给观众带来亲切的幽默感。
从今年开始,相声巴扎的生意好了很多,莫兴伟和他的班子加快了巡演的速度,周一到周日,每天晚上从八点半到十点半,都有相声演出。有时因为表演的出彩又叫座,还要额外再增加几个场次。
“这是新疆相声发展最好的时期,我们要抓住机会,再开一家、两家、三家。”莫兴伟从后台掀开帘子往台下看去,望着“满坑满谷”的观众席,对未来充满了信心。“现在分店也已经开起来了,人生就是这样,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出现什么状况,别叫苦,别喊累,珍惜眼前的机会,踏踏实实干自己的事。”莫兴伟摇着他的扇子,乐呵呵地说。
关键词: